促进中国农业食品部门的发展
- 저자
程国强 (Brad Gilmour)
- 출처
The PECC 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
- 발행일
2004-05
- 등록일
2005-08-27
促进中国农业食品部门的发展
――以远见、基础设施、制度和企业改革应对挑战
-摘 要-
本文主要讨论农业食品价值链中,运输系统和中间环节的效率、商业导向以
及反应灵敏度如何决定中国农业食品部门发展前景。首先详细分析人口作为经济
和中国农业食品部门发展的动力所能发挥的作用。本研究的两个突出的发现是:
(1)中国人口在未来50 年内将会迅速城市化;(2)到21 世纪20 年代末中国经
济的“人口效应”将会终止。上述两个人口因素引发了下文的讨论。
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,意味着中国社会经济必须继续转变,从以自给自足和
本地条件为基础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社会和经济转变。但是市场经济需要一个运行
良好的、高效的和灵敏度高的运输、装卸网络。目前中国的运输交通基础设施不
断得到改善。道路及与车辆相关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促进发展和竞争的最重要的
催化剂。中国国内水运虽然有较大改善,但利用程度仍然较低。中国的铁路运输
系统在旅客服务方面已有显著改善,但就商业激励因素而言,货物运输仍然反应
灵敏程度最差。由于鲜活商品运输、装卸设备以及相关服务不发达,中国至今还
不能完全发挥在高价值、劳动密集型的鲜活农业食品方面拥有的比较优势。本文
将讨论解决这些弊端的可能性及前景。
在21 世纪20 年代末,中国人口效应将会终止,这意味着,如果中国要实现
既定目标――到2050 年成为中等收入发达国家,改革必须提前进行,而不能推
后。对中国农业食品价值链的评价表明:农业和零售业都是富于竞争力的,这两
个产业面对外界激励因素做出反应的灵敏度也较高。这归因于(至少部分是)有
大量市场参与者的参与,以及对竞争没有过分的限制。但价值链中间环节显然反
应灵敏度较弱,效率较低。由于对中间环节存在地区封锁问题,价值链中存在逆
向激励因素,加之运输瓶颈,因此农民和零售商利益受到较大影响。如对生产者、
零售商和消费者征税,既减少了生产者收入,提高了消费者价格,同时也减少了
选择性。
分析表明,中国的情况与其它国际和地区的经验类似,与没有保护的工业与
企业相比,被认为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工业和企业,效率较低,反应敏感度较弱。
如果中国要发挥潜在优势,实现经济和农业食品部门的既定目标,就必须停止对
价值链中商业性中间环节的公共品支持,使其变得更为有效率,能够对市场信号
做出灵敏度更高的反应。总之,促进多元化,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,
打破地区封锁,鼓励跨区域竞争,将会促进经济增长,提高福利水平。